【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扬州的春日美景。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翻译:
远处青山隐约可见,江水绵延不绝,
秋天已经过去,但江南的草木依然繁茂。
在那二十四桥的月夜,
你可曾还在那里,听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南秋景图。开篇“青山隐隐水迢迢”,用极简的笔触描绘出远山与长水的连绵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氛围。“秋尽江南草未凋”则表现出江南地区气候温和,即使深秋也依旧绿意盎然,展现出江南的温婉与生机。
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的古迹,明月之夜更添诗意。而“玉人”一词,既可能是实指友人韩绰,也可能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整句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孤独。
全诗虽无直接抒情之语,却通过景物描写和意境营造,传达出深厚的情感。杜牧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结语:
《寄扬州韩绰判官》不仅是一首怀人之作,更是杜牧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含蓄典雅的语言,描绘出江南的秋色与友情的牵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至今读来,仍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