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

2025-11-21 06:21:01

问题描述: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1 06:21:01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行程问题作为高频考点,尤其是“相遇与追及”类题目,因其逻辑性强、变化多端,成为许多考生复习时的难点。

本文将围绕“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这一主题,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解题思路,并提供一些实用技巧,帮助考生高效掌握此类题型。

一、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主要研究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公式为:

$$

\text{路程} = \text{速度} \times \text{时间}

$$

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行程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相遇问题: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向而行,最终在某点相遇。

-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同向而行,速度快的物体追上速度慢的物体。

- 环形问题:在环形跑道上进行的相遇或追及问题。

- 多次相遇与追及:涉及多次往返的情况。

二、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者的相对运动关系。通常情况下,当两个物体相向而行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者速度之和;当同向而行时,则是速度之差。

典型例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6 km/h,乙的速度是4 km/h,两地相距30 km。问他们多久后相遇?

解析:

- 相对速度 = 6 + 4 = 10 km/h

- 相遇时间 = 总路程 ÷ 相对速度 = 30 ÷ 10 = 3 小时

这类题目一般较为基础,但有时会结合时间、距离、速度的变化来增加难度。

三、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追及问题的核心是找出快者追上慢者所需的时间。此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两者速度之差。

典型例题:

小明以5 km/h的速度从A地出发,1小时后,小强以7 km/h的速度从A地出发追赶小明。问小强需要多久才能追上小明?

解析:

- 小明先走了1小时,走了5 km

- 追及时间 = 距离差 ÷ 相对速度 = 5 ÷ (7 - 5) = 2.5 小时

这类题目常见于实际生活场景,如汽车追车、跑步比赛等。

四、提高解题效率的技巧

1. 画图辅助理解: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建议先画出路线图,明确起点、终点和运动方向。

2. 设定变量法: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解,适用于较难的题目。

3. 比例法: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和路程成正比,可快速估算。

4. 单位统一: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避免因单位换算错误导致失误。

五、2020年国考真题回顾(示例)

在2020年的国考中,有一道关于相遇追及的问题如下:

> A、B两地相距200公里,甲从A地出发,速度为50 km/h;乙从B地出发,速度为40 km/h,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几小时后两人相距80公里?

解析:

- 两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 = 50 + 40 = 90 km/h

- 初始距离为200 km,要相距80 km,说明已经行驶了120 km

- 时间 = 120 ÷ 90 = 1.33 小时 ≈ 1小时20分钟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相遇前”的理解,属于典型的相遇问题变体。

六、总结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行测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灵活多变,需要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思维训练。通过掌握基本公式、理解题意、合理运用解题方法,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解题效率,增强应试信心。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大家在2020年国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