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被贬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悲愤与坚定。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对命运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那份不屈的精神。
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此诗写于他被贬潮州(今广东)途中,行至蓝关(今陕西蓝田)时,写下此诗给他的侄孙韩湘。诗中既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望,情感真挚,语言凝练。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开篇两句,便道出了诗人被贬的迅速与距离之远。一封奏章,换来的是朝廷的雷霆之怒,一夜之间便被贬至千里之外。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人心寒。
“本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除弊,虽年迈体衰,也不愿苟且偷生。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出对侄孙的牵挂与嘱托。他知道侄孙远道而来,心中一定有话要说,但他更希望侄孙能在他死后,将他的遗骨带回故乡。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凉,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坦然。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虽无华丽辞藻,却字字动人。韩愈以一己之力,面对权贵的压力,不改初心,体现了文人的气节与担当。
在历史的长河中,韩愈虽曾一度失意,但他留下的不仅是诗篇,更是一种精神。他的坚持、他的勇气、他的忠诚,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心灵的史诗。它让我们看到,在人生的低谷中,依然可以保持尊严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