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PPT教学课件】一、课程导入
1.1 情境创设
在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可以通过一段关于北京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故都”的秋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1.2 提问引导
- 你心中的“秋”是什么样的?
-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故都的秋”,你会选择什么?
- 你是否了解老舍笔下的北京?他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作者简介
2.1 老舍其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京味儿。
2.2 创作背景
《故都的秋》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于1934年。当时他正在北平(今北京)任教,通过对北平秋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这座古城的深厚感情与眷恋之情。
三、课文内容分析
3.1 题目解析
- “故都”指的是北平,即现在的北京。
- “秋”不仅是季节,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3.2 结构梳理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点明主题,引出对故都之秋的回忆。
2. 主体:详细描绘北平秋天的景物与人文风情。
3. 结尾:总结秋意,表达对故都的深情。
3.3 重点语句赏析
- “北平的秋,是从槐树开始的。”
这句话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槐花这一细节,带出整个秋天的氛围。
-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平的特色。”
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四、写作特色
4.1 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朴实自然,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读来亲切感人。他善于用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深刻的情感。
4.2 写作手法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描写景物,突出真实感。
- 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4.3 情感表达
文章中流露出对故都的深切怀念,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情感真挚动人。
五、课堂讨论与拓展
5.1 讨论话题
- 你认为老舍为什么特别钟情于北平的秋天?
-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故都的秋”这样令你难忘的季节?
- 如果你是老舍,你会如何描写你家乡的秋天?
5.2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六、教学小结
6.1 知识回顾
- 了解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 掌握《故都的秋》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 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与写作手法。
6.2 情感升华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不仅感受到老舍对故都的深情厚谊,也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会发现美、珍惜美。
七、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 撰写一篇短文,描写你心中“家乡的秋”。
3.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老舍与北平”的手抄报。
备注:本课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建议配合多媒体素材使用,增强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