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周记】这个星期,我过得格外特别,因为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虽然平时我们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不一,但今年的端午节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我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粽子、赛龙舟,但真正了解它的意义,是在上小学后。今年,我特意和家人一起包了粽子,才明白这其中的用心与传承。
周末早上,妈妈早早地就起来准备材料:糯米、粽叶、红枣、肉馅……她一边洗米一边跟我讲起小时候过端午的故事。她说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粽子都是自己动手包的,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家的味道。听着她的讲述,我突然觉得,原来这些传统并不是那么遥远,而是深深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和妹妹也跟着妈妈学着包粽子。刚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粽叶总是握不紧,米也总是掉出来。妈妈耐心地教我们,说:“要先把粽叶折成漏斗状,再放上米和馅料,最后用绳子绑紧。”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成功包出了几个“歪歪扭扭”的粽子。虽然样子不怎么好看,但吃起来却格外香甜。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粽子,聊着天,气氛温馨而和谐。爸爸还给我讲了关于龙舟竞渡的故事,说这是为了驱赶鱼群,保护屈原的身体。听着这些故事,我不禁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这个端午节,让我明白了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放假和吃喝玩乐,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情感的寄托。通过亲手参与,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希望以后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能像这次一样,充满意义和温情。
这个星期,虽然忙碌,但收获满满。端午节不仅让我学会了包粽子,更让我懂得了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