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霞村的时候】那年夏天,我第一次听说了霞村。它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藏在群山之间,像一个被遗忘的旧梦。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带着些许迷茫和对未来的憧憬,决定去乡下做一段支教工作。于是,我坐上了开往山区的班车,车窗外的景色渐渐由城市变成了连绵的青山。
霞村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们大多靠种地和养鸡为生。村子周围环绕着竹林和稻田,清晨起来,总能听见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夹杂着风穿过竹林的沙沙声。那种宁静,是城市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我住进了一个老屋,是村里一位老人的旧宅。屋子有些破旧,但干净整洁。老人姓陈,七十多岁,是个寡言的人,但待人温和。他每天早上都会在院子里晒太阳,有时也会跟我聊几句,讲讲过去的故事。他说,霞村以前比现在热闹得多,那时候有学堂,有集市,还有戏台子。
可后来,年轻人一个个都走了,去了城里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村子变得冷清,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甚至有些停滞。
我在霞村的日子并不算长,只有一年。但这一年,却让我学会了太多。我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也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眼神清澈,笑容真诚。我开始明白,有时候,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内心的满足。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村里没人会看病,陈爷爷就带着我去镇上的卫生所。那天路上很远,他背着我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到的,只记得他背上的温度,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那个昏暗的夜晚。
在霞村的日子里,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山坡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金黄的光洒在田野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镀上了一层温柔的色彩。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真——简单、真实、安静。
离开霞村那天,陈爷爷送给我一篮子新鲜的鸡蛋,说:“你走了,以后还会回来吗?”我没有回答。其实,我心里知道,我不会回来了,但霞村,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日子,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涟漪。我在霞村的时候,学会了放下,学会了珍惜,也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那些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安静、最真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