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诗词的长河中,岳飞的名字始终与忠诚、壮志和悲壮紧密相连。他的《满江红》脍炙人口,而他另一首较为少见却同样饱含深情的作品——《登池州翠微亭》,则展现了他在仕途奔波中对山河故土的深切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忧虑。
《登池州翠微亭》原文如下: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
马蹄催我再斜晖。”
这首诗虽短,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翠微亭时所见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抱负的执着。
“经年尘土满征衣”一句,道出了诗人长期征战、风尘仆仆的生活状态。“特特寻芳上翠微”则表现出他在繁忙军务之余,仍不忘欣赏自然之美,寻求心灵的慰藉。翠微亭,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地势高耸,风景秀丽,是古人登高望远、抒发情怀的好去处。
“好水好山看未足”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马蹄催我再斜晖”则以景结情,写出了时光流逝、使命在身的紧迫感,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更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虽然岳飞并未在诗中直接提及抗金大业,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赤子之心。
《登池州翠微亭》虽不如《满江红》那样广为传诵,但它却是岳飞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变化与思想深度。它不仅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抒情之作。
今天重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岳飞的文学才华,更能体会到一位忠臣在乱世中坚守信念、心系家国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