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学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唤起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让学生明白童年的珍贵,珍惜现在的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尝试模仿创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欢快的儿童歌曲或展示一些充满童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童年的看法。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童年的诗歌《童心是小鸟》。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轮流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评价。最后齐声朗读一遍,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意。
(三)精读感悟
1. 分析第一小节
- 提问:“为什么说‘童心是只快乐的小鸟’?”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特点以及诗人是如何将童心比作小鸟的。
- 讨论交流后总结:因为童年充满了自由、快乐,就像小鸟一样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2. 分析第二小节
- 提问:“‘它飞过金色的田野,穿过绿色的树林,扇动着翅膀向春天微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童年的纯真可爱。
3. 分析第三小节
- 提问:“‘啊!童年的日子多么无忧无虑’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无忧无虑童年的理解,并抒发内心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 模仿创作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试着写几句关于童年的诗句。可以采用比喻的手法,比如把童年比作什么等等。
2. 情感升华
再次播放开头提到的音乐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然后请几名同学站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童年的认识和珍惜。
(五)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到的诗歌背诵下来,并且完成课堂上未尽的创作任务。
四、板书设计
童心是小鸟
童心——快乐的小鸟
飞过田野、树林
向春天微笑
无忧无虑的日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的知识点,还感受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难,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此外,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