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标准是什么呢】在2019年,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对于许多中小企业主来说,了解这些政策的具体标准至关重要,尤其是关于“资产总额”和“年应纳税所得额”的界定。
那么,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
-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资产总额”指的是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而“从业人数”则是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数量,包括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
二、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具体标准
1. 年应纳税所得额
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为3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范围内的企业,还有不同的税率优惠。例如:
- 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10%的税率征收。
这样的分段计税方式,使得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负,有助于其持续发展。
2. 资产总额
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总额上限为5000万元人民币。这里的资产总额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总资产金额来计算的,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申报时,必须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确保资产总额不超出规定的上限。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从而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
三、如何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企业在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行业性质:确认企业是否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
2. 从业人数:统计企业实际雇佣的员工数量,包括正式员工和临时用工。
3. 资产总额:查看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金额。
4. 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企业利润表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如果上述四个指标均符合规定,则可以认定为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
四、总结
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得到了一定的扶持,尤其是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和资产总额的限定,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对于企业主而言,了解并掌握这些标准,不仅有助于合理规划企业经营,还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提升盈利能力。
如果你正在经营一家小微企业,建议定期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税收环境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