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或者2020新会计准则收入是如何确认的呢】在2019年和2020年期间,中国会计准则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调整与更新,尤其是在收入确认方面,引入了更加国际化的标准。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方式,也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区别
在2018年之前,我国企业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年版)来确认收入。该准则以“风险与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核心标准,即企业在将商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并且不再保留与该商品或服务相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时,才确认收入。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有的收入确认标准逐渐显现出不足,特别是在处理长期合同、服务类业务以及复杂交易时,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版),并自2018年起开始实施,部分行业在2019年或2020年全面执行。
二、新收入准则的核心原则
新收入准则采用了“五步法”模型,用于判断收入是否应确认及如何确认:
1. 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是否存在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并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且双方都有履约意愿。
2. 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履约义务是指企业向客户承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合同中包含多项履约义务,企业需要分别进行确认。
3. 确定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是企业因转让商品或服务而预期收取的对价,需考虑可变对价、折扣、退款等因素。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履约义务
如果合同包含多个履约义务,企业需要根据其单独售价的比例,将交易价格合理分配到各个履约义务中。
5. 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收入应在企业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通常是在商品控制权转移或服务完成时确认。
三、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 收入确认时间点的变化
新准则强调“控制权转移”,而非“风险与报酬转移”。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可能需要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从而影响利润表的结构。
2. 披露要求增强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收入确认政策、合同条款、履约义务等信息,提高了透明度。
3. 对合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需要加强合同管理能力,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履约义务明确,以便准确应用新准则。
四、实务操作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在执行新收入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培训与学习:组织财务人员深入学习新准则内容,确保理解到位。
- 系统升级:根据新准则的要求,优化财务系统,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 合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每项合同都能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 与审计师沟通:及时与审计机构沟通,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
五、总结
2019年和2020年是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收入确认规则的变革,标志着我国会计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尽管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其带来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积极应对变化,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以适应新的会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