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适应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难度,特此整理了一份2018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练习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语言、表情包、短视频等新型表达形式层出不穷。然而,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传统语言文化的消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的过程,只要我们保持对母语的热爱与尊重,传统文化依然可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同地区的方言、古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这些语言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在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避免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
此外,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只有真正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1. 下列关于“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B. 网络语言的出现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消亡
C. 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
D. 语言学习应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
答案:B
2. 文中提到“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语言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B. 不同地区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
C. 新兴表达方式不断涌现
D. 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进行交流
答案:C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不再需要学习古汉语
B. 教育应重视语言的多样性
C. 所有网络用语都会被正式语言吸收
D. 方言的使用将逐渐消失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少好学,善属文。年十九,举进士。庆历二年,授淮南判官。时天下多事,安石见其弊,欲更张法度,以救时之急。然当时朝政多由旧臣把持,新法难行。遂上书言事,未被采纳。
熙宁元年,神宗即位,召安石入京,拜参知政事。安石力主变法,主张改革科举、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其改革虽遭保守派反对,但终因神宗信任而得以推行。然变法过程中亦引发社会动荡,争议颇多。
安石性刚直,不畏权贵。尝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言虽激进,却也体现了其改革的决心。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属文(写文章)
B. 举进士(考中进士)
C. 欲更张法度(改变制度)
D. 天变不足畏(值得敬畏)
答案:D
5.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救时之急
A. 以待来者
B. 以告于神
C. 以资后学
D. 以观其变
答案:A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年轻时就表现出才华
B.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C. 王安石主张废除科举制度
D. 王安石性格刚强,敢于直言
答案:C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参考译文:
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法度不必拘泥,他人的议论也不必顾虑。
三、文学常识与名句默写(10分)
8. 请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品:
① 杜甫——《______》
② 苏轼——《______》
③ 曹雪芹——《______》
答案:
① 《春望》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赤壁赋》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 《红楼梦》
9.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会当凌绝顶,________。
②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③ 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
四、作文(60分)
题目: 请以“语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思想的载体。它可以传递情感,也可以影响人心。请结合生活实际或历史人物,谈谈你对“语言的力量”的理解。
参考范文
语言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无论是古人的诗词歌赋,还是现代的演讲辩论,语言都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它不仅可以激励人心,还能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其成为照亮人生的灯塔。
结语:
本套模拟试题严格参照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命题风格与题型结构,旨在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提升答题技巧。希望每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从容应对高考,取得理想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