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夜望月的意思古诗翻译】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一直是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意象。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便是其中一首以月寄情、借景抒怀的佳作。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原诗原文
> 《十五夜望月》
>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秋之夜的静谧景象。诗中,“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是家人团聚、赏月的重要日子。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团圆的喜悦,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孤独而清冷的夜晚。
-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地面被月光照得发白,树上栖息的乌鸦也安静下来。这一句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深露重,寒气袭人,连桂花都被露水打湿。这里用“冷露”和“无声”来渲染一种孤寂感,仿佛连自然也在低语。
- “今夜月明人尽望”:在这个明亮的夜晚,所有人都抬头仰望明月。这是对普遍现象的描写,也是引出下一句的关键。
- “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突然设问,不知道这浓浓的秋思会落在谁的家中?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古诗翻译
在翻译这首诗时,既要保留其原有的意境,又要让现代读者能够理解。以下是一种较为贴近原意的现代汉语翻译:
> 在庭院中,月光洒在地上,白茫茫一片,树上的乌鸦静静地栖息着。
> 夜深露重,悄悄地打湿了桂花的枝叶。
> 今天晚上,人们都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
> 可是谁知道,这份深深的秋思,究竟落在谁的心头呢?
四、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层次分明,画面感极强。
3. 情感含蓄:诗人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而深刻。
五、结语
《十五夜望月》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诗,更是一首寄托思念、表达情怀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在这轮明月下,是否也有你心中牵挂的人?或许,正是这种朦胧的意境,让这首诗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