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是成语吗】“下里巴人”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通俗、大众化的事物,尤其是在文学或艺术领域中,与“阳春白雪”相对。但很多人对它的来源和用法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误以为它是一个成语。那么,“下里巴人”到底是不是成语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词语来源
“下里巴人”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对楚王问》。原文如下: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飞,千仞无所栖;鱼游深水,渊潭无所容。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然则今有美玉于此,虽有智者,莫之能识也。若夫《阳春》《白雪》,天子之曲也;《下里》《巴人》,乡人之歌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阳春》《白雪》是高雅的音乐,只有少数人能欣赏;而《下里》《巴人》则是民间流传的通俗歌曲,是普通百姓喜欢的音乐。因此,“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民间的、通俗的音乐或文化。
二、是否为成语?
从词性、结构和使用方式来看,“下里巴人”不是成语,而是一个固定短语,属于典故性词语。
| 项目 | 内容 |
| 是否成语 | 否 |
| 词性 | 名词性短语(可作主语、宾语) |
| 结构 | 偏正结构(“下里”“巴人”均为名词) |
| 来源 |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比喻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或艺术作品 |
| 语法功能 | 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修饰语 |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1. 误认为成语:由于“下里巴人”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结构较为固定,很多人会误以为它是成语。
2. 与“阳春白雪”对比:这两个词常被并列使用,表示高雅与通俗的对比,但它们都是典故性词语,而非成语。
3. 与“俗人”“大众”区别:“下里巴人”更强调文化层面的通俗性,而不是单纯指人。
四、总结
“下里巴人”虽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它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固定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
| 项目 | 总结 |
| 是否成语 | 不是成语 |
| 出处 | 宋玉《对楚王问》 |
| 用途 | 比喻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或艺术 |
| 词性 | 名词性短语 |
| 使用建议 | 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注意与“阳春白雪”搭配使用 |
如果你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遇到“下里巴人”,可以放心使用,但记得它并不是成语,而是带有典故色彩的固定表达。
以上就是【下里巴人是成语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