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呆若木鸡的原文和译文

2025-10-14 06:36:18

问题描述:

呆若木鸡的原文和译文,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4 06:36:18

呆若木鸡的原文和译文】“呆若木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庄子·达生》篇。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一个人神情呆滞、毫无反应,后来多用来比喻人因惊讶或恐惧而发愣的样子。下面我们将从原文、译文、出处背景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原指斗鸡比赛中的一个状态——当一只鸡在比赛中表现出极度沉稳、不动声色时,看起来就像木头一样,但实际上它已经具备了胜出的实力。这种状态并非真正的“呆”,而是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一种内敛与从容的境界。

在现代汉语中,“呆若木鸡”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受到惊吓或震惊时的呆滞表情,带有贬义色彩。然而,其本义更强调一种内在的沉稳与实力,具有一定的褒义成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以下将提供原文、译文及相关的解释内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呆若木鸡
出处 《庄子·达生》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鸡已乎?’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鸡已乎?’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译文 纪渻子替国君饲养斗鸡。过了十天问:“鸡已经训练好了吗?”回答说:“还没有,它还骄傲自大,气势汹汹。”又过了十天再问:“鸡已经训练好了吗?”回答说:“还没有,它还在听到声音就转头看。”再过十天问:“鸡已经训练好了吗?”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还有鸡叫的声音,但它已经不会有任何反应了。”
成语含义 原指斗鸡达到沉稳不躁的状态,现多指人因惊讶或恐惧而发愣的样子。
现代用法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傻愣或不知所措。
哲学内涵 强调内在修养与沉着冷静的重要性,而非表面的张扬。

三、结语

“呆若木鸡”虽字面看似贬义,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真正的强大不是外显的张狂,而是内心的沉稳与从容。了解成语的本义,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避免误解。

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对比,希望读者能够对“呆若木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以上就是【呆若木鸡的原文和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