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术语】《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哲学、宗教、伦理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在阅读或研究《摩诃婆罗多》时,理解其中的一些关键术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对该史诗中常见术语的总结,并附有表格以方便查阅。
一、核心术语总结
1. 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
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史”,是印度最古老的史诗之一,内容涉及王室纷争、道德抉择、神人关系等。
2. 婆罗多族(Bharata)
婆罗多族是史诗中的主要家族,分为两个分支:般度族(Pandavas)和俱卢族(Kauravas),两族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故事的核心。
3. 般度族(Pandavas)
五兄弟:坚战、怖军、阿周那、双目失明的无种和偕天,代表正义的一方。
4. 俱卢族(Kauravas)
百个兄弟,由难敌领导,代表权力与贪婪的一方。
5. 迦尔纳(Karna)
被遗弃的王子,后来成为俱卢族的重要战士,性格复杂,充满悲剧色彩。
6. 阿周那(Arjuna)
般度族中最优秀的战士,也是《薄伽梵歌》的听众,象征着道德与责任的挣扎。
7. 黑天(Krishna)
神祇化身,作为阿周那的战车御者,教导他《薄伽梵歌》,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
8.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
是《摩诃婆罗多》中《哈斯提那普拉瓦(Hastinapura)》部分的精华,是印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重要文献。
9. 俱卢之野(Kurukshetra)
战争发生的地点,象征着善恶之间的终极对决。
10. 业力(Karma)
佛教和印度教中重要的概念,指行为的结果会决定未来的命运。
11. 达摩(Dharma)
意为“职责”或“正法”,是个人和社会应遵循的道德和法律准则。
12. 梵(Brahman)
宇宙的本源和终极实在,在印度哲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13. 解脱(Moksha)
从轮回中解脱,达到最终的自由与觉悟。
14. 轮回(Samsara)
生命不断循环的过程,受业力支配。
15. 瑜伽(Yoga)
在《薄伽梵歌》中被广泛讨论,指实现灵魂与宇宙合一的修行方法。
二、术语对照表
术语 | 含义 | 相关人物/事件 |
摩诃婆罗多 | 大型史诗,讲述婆罗多族的战争与哲学 | 整部史诗 |
婆罗多族 | 主要家族,分为般度族与俱卢族 | 婆罗多国王后裔 |
般度族 | 五兄弟,正义一方 | 坚战、怖军、阿周那等 |
俱卢族 | 百兄弟,代表贪婪与权力 | 难敌、阿沙塔玛等 |
迦尔纳 | 被遗弃的王子,悲剧英雄 | 俱卢族重要战士 |
阿周那 | 般度族战士,《薄伽梵歌》听众 | 战斗与道德的象征 |
黑天 | 神祇化身,智慧导师 | 《薄伽梵歌》的讲授者 |
薄伽梵歌 | 哲学经典,探讨责任与信仰 | 《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 |
俱卢之野 | 战争发生地,象征善恶对决 | 《摩诃婆罗多》核心战场 |
业力 | 行为决定未来命运 | 印度教核心概念 |
达摩 | 正义与职责 | 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标准 |
梵 | 宇宙本源 | 印度哲学核心 |
解脱 | 超越轮回,获得自由 | 最终目标 |
轮回 | 生死循环 | 受业力支配 |
瑜伽 | 实现灵魂与宇宙合一的方法 | 《薄伽梵歌》重点 |
通过了解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摩诃婆罗多》的深层含义与文化背景。这部史诗不仅是古代印度文化的瑰宝,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道德、信仰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以上就是【摩诃婆罗多术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