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36计分别是什么计故事

2025-10-09 21:54:34

问题描述:

36计分别是什么计故事,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9 21:54:34

36计分别是什么计故事】《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源于战国时期,成书于明清之际。全书共分为六套计谋,每套包含六种策略,总计三十六计。这些计谋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价值,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36计分别是什么计故事”的总结与归纳。

一、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术策略,涵盖了攻防、虚实、真假、诱敌等多方面的智慧。每一计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背后的故事。以下是三十六计的完整列表及其简要说明:

二、三十六计列表及简要故事

序号 计名 简要解释 故事背景或出处
1 背后袭击 从敌人背后发起攻击 战国时期,齐国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
2 围魏救赵 攻打敌人的要害以解围 齐国孙膑围攻魏国大梁,迫使魏救赵
3 借刀杀人 利用他人之手除掉对手 汉代韩信借刘邦之手杀掉项羽部将
4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出击 唐朝李靖守城待敌疲而击之
5 声东击西 表面行动与实际目标不一致 三国时期诸葛亮声东击西,迷惑曹军
6 围而不攻 包围敌人但不立即进攻 宋朝岳飞围困金兵却不急于进攻
7 顺手牵羊 在敌方混乱中趁机夺取利益 战国时期,秦军趁楚军内乱夺取城池
8 调虎离山 引诱敌人离开根据地 汉代霍去病设伏,引匈奴出山
9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利用敌人的方式对付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用司马懿的计策反击
10 无中生有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明朝戚继光用假情报诱敌深入
11 假道伐虢 借道他国,消灭弱小国家 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灭虢国
12 借尸还魂 利用旧势力重新崛起 战国时期,燕昭王借乐毅之力复国
13 走为上计 无法取胜时选择撤退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撤退保存实力
14 声西击东 与“声东击西”类似,强调误导敌人 与“声东击西”相似,常用于迷惑敌人
15 虚虚实实 伪装真实意图,制造虚假信息 战国时期,齐威王用假消息迷惑敌军
16 实则虚之 表面上强大,实际上虚弱 三国时期,曹操假装兵力充足诱敌
17 以虚击实 用虚假力量打击敌人弱点 战国时期,赵奢用假象迷惑秦军
18 以实击虚 用真实力量打击敌人薄弱点 汉代卫青率轻骑突袭匈奴后方
19 以少胜多 以少量兵力战胜敌军 战国时期,田单以少数兵力击败燕军
20 以多胜少 以优势兵力压倒敌人 汉代韩信以十倍兵力击败赵军
21 纵横捭阖 运用外交手段分化敌人 战国时期,苏秦合纵连横对抗强敌
22 反客为主 由被动变主动,掌握战场主导权 汉代刘秀反败为胜,夺回河北
23 釜底抽薪 直接断绝敌人的根本资源 唐朝李世民断绝叛军粮道
24 金蝉脱壳 以假象迷惑敌人,自己悄然撤离 战国时期,韩信假装战败诱敌深入
25 欲擒故纵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三国时期,诸葛亮先放走孟获再擒之
26 抛砖引玉 用小利引诱敌人,获取更大利益 战国时期,齐国用小城引诱敌军
27 打草惊蛇 激怒敌人,使其暴露弱点 汉代李广故意暴露行踪,诱敌出击
28 混水摸鱼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明朝戚继光在战乱中突袭倭寇
29 每况愈下 逐步削弱敌人,使其陷入困境 战国时期,秦国逐步蚕食六国
30 一石二鸟 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汉代张良设计同时打击敌人和盟友
31 两面三刀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明朝严嵩表面忠臣,实则结党营私
32 节外生枝 在计划之外制造障碍 战国时期,赵国在谈判中提出新条件
33 乘风破浪 借助有利时机迅速行动 明朝郑和下西洋借助季风远航
34 借力打力 借用他人之力打击敌人 汉代霍去病利用匈奴内部矛盾作战
35 以智取胜 依靠智慧而非武力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计智取荆州
36 兵不厌诈 使用欺诈手段取胜 战国时期,孙膑用假情报迷惑庞涓

三、总结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战争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应对复杂局势的重要参考。它强调灵活应变、心理博弈和战略思维,适用于多个领域。通过了解这些计策背后的典故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化险为夷。

无论是学习历史、研究兵法,还是提升个人处事能力,三十六计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