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被囚禁期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借蝉自喻,抒发了诗人身处逆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忧思。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骆宾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原文内容
> 在狱咏蝉
> 西陆蝉声唱,南冠而置羁。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失。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二、
《在狱咏蝉》通过描写秋蝉在寒露中艰难鸣叫的情景,暗喻自己身处困境、无法施展抱负的处境。诗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失”两句,既写蝉之苦,也写人之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道不公的不满。最后两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
三、表格展示
诗句 | 释义 | 意象分析 |
西陆蝉声唱 | 秋天的蝉声响起 | 以蝉声引出秋意,暗示时令变化 |
南冠而置羁 | 我被囚禁 | “南冠”指囚徒,“置羁”说明被拘禁 |
露重飞难进 | 露水沉重,难以飞翔 | 蝉因露重而难飞,象征处境艰难 |
风多响易失 | 风大,声音容易消失 | 蝉鸣被风吹散,比喻才华被埋没 |
无人信高洁 | 没有人相信我的清高 | 表达无人理解自己的高尚品格 |
谁为表予心 | 谁能为我表白内心 | 直接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四、创作背景简述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他因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哀叹。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压制与不公。
五、艺术特色
- 借物抒情:以蝉自喻,托物言志,情感真挚。
-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但意蕴丰富,含蓄深刻。
- 对仗工整: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失”,对仗严谨,节奏感强。
六、结语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心血之作,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时代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所表现出的高洁品格与不屈精神,至今仍令人动容。
以上就是【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