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故事原文】一、故事总结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都非常厉害,结果被别人问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时,无法回答,最终暴露了自己言辞上的矛盾。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就会陷入逻辑上的困境,失去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韩非子·难一》 |
主人公 | 楚国商人(卖矛与盾的人) |
故事背景 | 一个卖矛和盾的商人,同时夸耀两者无坚不摧、无物能破 |
关键情节 | 商人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后被人反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 |
结果 | 商人无言以对,露出破绽,证明其言语自相矛盾 |
启示 | 做事说话要前后一致,避免自相矛盾,否则会失去信誉和说服力 |
成语含义 | 指言行不一致,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
三、结语
“自相矛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错误,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或做出承诺时,必须确保内容的一致性。只有逻辑严密、前后统一的言论,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