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由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和治军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众多经典语句中,“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是极具警示意义的一句,强调了君主在决策时应保持冷静、理性,避免因一时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军事行动。
一、原文出处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火攻篇》。该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运用及其对战争的影响,同时也包含了对将领和君主在用兵时应具备的品德与态度的提醒。
二、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每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重点。其中,《火攻篇》是专门讨论火攻战术和相关战略思想的篇章。在这篇文章中,孙武不仅详细分析了火攻的种类、时机、条件等,还强调了战争中的理性与克制,尤其是在君主决策方面。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意思是:君主不能因为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这不仅是对君主的告诫,也是对整个国家军事行为的警示。
三、表格对比
问题 | 内容 |
出处 | 《孙子兵法·火攻篇》 |
原文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可以用喜而征之。” |
含义 | 君主不应因一时愤怒或高兴而发动战争,应保持理智和冷静。 |
所属篇章 | 火攻篇 |
主要思想 | 强调理性决策,反对情绪化用兵,重视战略规划与全局考虑。 |
相关语句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
四、延伸思考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仅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对于现代管理、政治决策乃至个人行为也有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或挑战时,应当冷静分析形势,避免被情绪左右,从而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定。
五、结语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是《孙子兵法》中极具现实意义的一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核心——理性、冷静与谋略。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提升决策质量与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