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渝的意思解释】“至死不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某种信念、感情或承诺的坚定与忠诚,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会改变。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爱情、友情、信仰或誓言的坚定不移。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至死 | 到了死亡的时候 | —— | 表示极限状态 |
不渝 | 不改变 | 《诗经·邶风·柏舟》 | 形容态度或情感的坚定不变 |
出处:
“至死不渝”最早见于《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至死不渝”,但其精神内核与此成语高度一致。
二、含义总结
- 字面意思:一直到死都不改变。
- 引申意义:形容对某人、某事、某信仰的忠诚、执着和坚定,永不背弃。
- 常见使用场景:
- 表达爱情的忠贞不渝
- 描述对理想的坚持
- 赞美英雄人物的坚定信念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忠贞不渝、矢志不移、坚定不移 |
反义词 | 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半途而废 |
四、使用示例
1. 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真正做到了“至死不渝”。
2. 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始终坚守信念,至死不渝。
3. 在困难面前,他从未动摇,始终保持着一颗至死不渝的心。
五、注意事项
- “至死不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非忠诚、非坚定的情境中。
- 常与“誓言”、“信仰”、“爱情”等关键词搭配使用。
六、小结
“至死不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情感和责任的执着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不必做到“至死不渝”,但应学会珍惜、坚持和忠诚,让生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