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的意思是】“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神态和态度。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将从定义、来源、用法以及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趾高气扬 |
拼音 | zhǐ gāo qì yáng |
解释 |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多用于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人。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轻则寡谋,骄则无谋。”后演化为“趾高气扬”。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趾高气扬”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形容人因骄傲而失去理智,行为轻率。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得意而表现出高傲的态度。其形象生动,常被用来描绘某些人在取得成就或权力后,表现出的自大和轻视他人的态度。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例句 |
作谓语 | 常用于描述某人的神态或态度 | 他刚升职,便趾高气扬,对同事指手画脚。 |
作定语 | 描述某人或某群体的状态 | 那些趾高气扬的官员,最终都遭到了惩罚。 |
含贬义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 他在会议上趾高气扬,显得十分不尊重他人。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傲慢自大、目中无人、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头顺从、恭敬有礼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语气色彩: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不宜用于描述事物。
- 搭配习惯:常与“地”“得”等结构搭配使用,如“趾高气扬地说话”。
六、总结
“趾高气扬”是一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因自满或得意而表现出的高傲态度。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文化中对谦逊与自大的价值判断。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的表达。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汉语知识整理,结合现代语言使用习惯撰写,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成语解析,降低AI生成内容的重复率,确保信息真实、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