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之一。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离骚》被选入必修二,作为重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学习。
一、文章总结
《离骚》以“离骚”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全诗情感激昂、语言瑰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神话元素,展现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本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原文:《离骚》的部分节选。
- 翻译:对原文逐句或段落的现代汉语解释。
- 重点字词: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含义。
二、原文与翻译(节选)
原文 | 翻译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啊,我的父亲叫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在摄提星正当其位的时候,我生于庚寅日。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天象,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给我取名叫“正则”,表字叫“灵均”。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我天生就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再加上优异的才能。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的露水,晚上吃菊花的花瓣。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固前圣之所厚。 | 只要我的情操真诚而美好,就一定会受到古代圣贤的称赞。 |
三、重点字词解析
字词 | 词性 | 释义 | 出处 |
苗裔 | 名词 | 后代 |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朕 | 代词 | 我(古代君王自称) | “朕皇考曰伯庸” |
皇考 | 名词 | 父亲 | “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 | 名词 | 星名 | “摄提贞于孟陬兮” |
孟陬 | 名词 | 农历正月 | “摄提贞于孟陬兮” |
降 | 动词 | 降生 | “惟庚寅吾以降” |
揆 | 动词 | 观察 | “皇览揆余初度兮” |
肇 | 副词 | 开始 | “肇锡余以嘉名” |
锡 | 动词 | 赐予 | “肇锡余以嘉名” |
嘉名 | 名词 | 美好的名字 | “肇锡余以嘉名” |
纷 | 形容词 | 多、盛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重 | 动词 | 加上 | “又重之以修能” |
修能 | 名词 | 优良的才能 | “又重之以修能” |
饮 | 动词 | 喝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餐 | 动词 | 吃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苟 | 连词 | 只要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
信 | 副词 | 确实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
姱 | 形容词 | 美好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
练要 | 形容词 | 精炼、纯正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
厚 | 形容词 | 厚道、重视 | “固前圣之所厚” |
四、学习建议
1. 理解背景: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2. 积累词汇:文言词汇较为复杂,需反复记忆并结合语境理解。
3. 朗读背诵:《离骚》语言优美,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4. 联系现实:思考屈原的理想主义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提升人文素养。
结语
《离骚》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离骚》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更能感受到古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以上就是【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