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资料】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这场战役由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主要为美军和韩军)在朝鲜中部的上甘岭地区展开,历时43天,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此战不仅展现了志愿军顽强的战斗意志,也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战役背景
项目 | 内容 |
时间 |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 |
地点 | 朝鲜中部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及597.9高地 |
参战方 | 志愿军(第15军、第12军) vs 联合国军(美军第7师、韩军第2师等) |
战役性质 | 防御反击战 |
战略目的 | 阻止联合国军向平壤方向推进,巩固志愿军防线 |
二、战役经过
1. 初期进攻:联合国军在“金化攻势”中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
2. 志愿军坚守: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术,逐步消耗敌军。
3. 激烈争夺:双方反复争夺597.9高地和537.7高地,阵地多次易手。
4. 志愿军反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志愿军最终恢复了对关键阵地的控制。
三、战役结果
项目 | 内容 |
战斗次数 | 约29次 |
阵地得失 | 志愿军成功守住并夺回阵地 |
死亡人数 | 志愿军约11,000人,联合国军约25,000人 |
战术影响 | 延缓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节奏,增强了志愿军士气 |
国际影响 | 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标志性战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
四、历史意义
- 军事层面:上甘岭战役是冷战时期最惨烈的阵地战之一,展示了志愿军的顽强作战能力和组织能力。
- 政治层面: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展示了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 文化层面:成为后世文学、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如《上甘岭》电影等。
五、总结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志愿军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为后续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场局势,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
备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历史资料整理,力求客观真实,避免AI生成痕迹,供学习与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