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顺序】“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种策略总结,源于《孙子兵法》的启发,后经历代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36种计谋。这些计谋不仅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商业、管理、人际交往中也常被借鉴和运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三十六计,以下将按照传统顺序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三十六计总览
1. 瞒天过海
2. 围魏救赵
3. 借刀杀人
4. 以逸待劳
5. 趁火打劫
6. 声东击西
7. 无中生有
8. 暗度陈仓
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调虎离山
14. 假道伐虢
15. 偷梁换柱
16. 指桑骂槐
17. 借尸还魂
18. 调包计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欲擒故纵
23. 抛砖引玉
24. 擒贼擒王
25. 关门捉贼
26. 远交近攻
27. 假寐偷袭(或称“假寐”)
28. 空城计
29. 苦肉计
30. 连环计
31. 美人计
32. 反间计
33. 苦肉计(重复,常见版本为“苦肉计”)
34. 走为上计
35. 树上开花
36. 反客为主
二、三十六计顺序表
序号 | 计谋名称 |
1 | 瞒天过海 |
2 | 围魏救赵 |
3 | 借刀杀人 |
4 | 以逸待劳 |
5 | 趁火打劫 |
6 | 声东击西 |
7 | 无中生有 |
8 | 暗度陈仓 |
9 | 隔岸观火 |
10 | 笑里藏刀 |
11 | 李代桃僵 |
12 | 顺手牵羊 |
13 | 调虎离山 |
14 | 假道伐虢 |
15 | 偷梁换柱 |
16 | 指桑骂槐 |
17 | 借尸还魂 |
18 | 调包计 |
19 | 釜底抽薪 |
20 | 混水摸鱼 |
21 | 金蝉脱壳 |
22 | 欲擒故纵 |
23 | 抛砖引玉 |
24 | 擒贼擒王 |
25 | 关门捉贼 |
26 | 远交近攻 |
27 | 假寐 |
28 | 空城计 |
29 | 苦肉计 |
30 | 连环计 |
31 | 美人计 |
32 | 反间计 |
33 | 苦肉计(重复) |
34 | 走为上计 |
35 | 树上开花 |
36 | 反客为主 |
三、总结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中策略思维的代表。每一条计策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方式,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到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十六计的完整顺序,便于记忆和应用。无论是学习历史、研究兵法,还是日常生活中运用策略思维,“三十六计”都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