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5

2025-07-26 07:20:30

问题描述: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5,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7:20:30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登泰山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 体会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观时的语言风格,学习其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会“登高望远”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文言词句的理解与翻译;文章结构的梳理;作者情感的把握。

- 难点:文言文的语感培养;作者写景抒情的结合方式。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姚鼐的相关资料,完成字词整理作业。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泰山图片,提问:“你了解泰山吗?它在中国文化中有怎样的地位?”

- 引出课题《登泰山记》,介绍作者姚鼐及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朗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疏通文意(15分钟)

- 分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疏通文言词句。

-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等。

4. 整体感知(10分钟)

-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时间顺序梳理作者登山的过程。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深入探究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回顾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情况。

2. 品读语言(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泰山的景色,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等。

-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之精准、意境之深远。

3. 探讨情感(15分钟)

- 讨论:作者在登泰山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他为何要写这篇游记?

- 结合作者生平,分析其写景背后的思想情感。

4.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与思想内涵,强调其在散文史上的价值。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 比较阅读(15分钟)

- 对比《登泰山记》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分析不同作家写景抒情的方式。

2. 写作训练(20分钟)

- 以“我眼中的家乡山景”为题,让学生模仿本文写法,进行片段写作。

- 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3.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 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登高望远的经历,并尝试运用本文的写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结合诵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节奏的把控,避免过于机械地讲解字词,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

六、板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初读感知

2. 精读品析

3. 拓展延伸

四、教学反思

```

备注:本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