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出塞》原文及注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沉悠远的意境著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悲壮,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仿佛直上云霄。这里用“远上”形容黄河的浩荡气势,也暗示边塞地势的辽阔与高远。
-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座孤零零的城池矗立在层层叠叠的高山之间。此句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险峻,同时也反映出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坚韧。
-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声中常吹奏《折杨柳》曲调,古人常用此曲表达离别之情。此处“何须怨”意为何必埋怨,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春风吹不到那里,象征着边塞环境的恶劣与与中原的隔绝。也隐含了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同情。
赏析:
《出塞》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诗人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仰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牺牲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