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及教案(优秀】一、课文原文: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天空是湛蓝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在空中,偶尔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太阳照在大地上,暖洋洋的,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田野里,金黄的稻子一片片地铺展开来,像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豆也成熟了,豆荚鼓鼓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小河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岸边的芦苇轻轻摇摆,仿佛在跳舞。
山林里,枫叶红了,银杏黄了,松柏依然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北大荒的秋天,真是美丽极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湛蓝”“金黄”“丰收”等词语的意思。
- 理解作者描写秋天景色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景物。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大自然的变化与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喜悦。
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秋天的风景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秋天的田野吗?你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发言,激发兴趣。
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北大荒的秋天》,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个季节的。”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发音。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结合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北大荒的秋天景象。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天空是湛蓝的,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 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写?
4. 品读语言,体会情感(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 分组讨论: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5. 拓展延伸(5分钟)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秋天,并尝试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表达。
-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作者对北大荒秋天的喜爱之情。
- 布置作业:
- 抄写课文优美语句并背诵。
- 观察身边的秋天,写一段话描述你看到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
```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湛蓝如宝石
田野——金黄如海洋
小河——清澈见底
山林——色彩斑斓
情感:热爱自然、赞美丰收
```
七、教学反思(简略):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
如需配套PPT、练习题或拓展阅读材料,可继续留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