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蜀道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白的诗歌风格。
2. 掌握诗中主要意象和艺术特色,体会其雄奇豪放的语言风格。
3. 感受诗人对蜀道险峻的描绘及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4. 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题思想,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 难点:体会李白诗歌中夸张、想象与现实交织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蜀道”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蜀道”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人会说“难于上青天”?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作者简介(5分钟)
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强调他“诗仙”的称号以及他诗歌中常见的豪放、浪漫主义风格。
3. 文本阅读与讲解(20分钟)
- 通读全诗,正音正字,初步感知诗意。
- 分段讲解: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强烈的感叹语气,体会蜀道的险峻。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讲解神话传说,体会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手法。
- 第三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分析诗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危险。
- 第四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引导学生理解“剑阁”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4. 课堂讨论(10分钟)
- 问题一:你认为“蜀道难”仅仅指地理上的困难吗?还有哪些含义?
- 问题二:李白为何要用如此夸张的语言描写蜀道?这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蜀道难》不仅是对蜀道险峻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人生、命运、历史的深刻思考。鼓励学生多读李白诗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6.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蜀道难》全文。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蜀道难”的理解。
- 自选一段诗句进行赏析,并说明理由。
四、板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3. 文本阅读与讲解
4. 课堂讨论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注重文本细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