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ldquo及全诗翻译赏析)

2025-07-10 01:17:08

问题描述: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ldquo及全诗翻译赏析),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1:17:08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ldquo及全诗翻译赏析)】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是其晚年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组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身世的感慨。其中第二首尤为经典,以秋景为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与无奈。

原文: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东窗数种花。

全诗翻译:

夔州孤城的夕阳缓缓西沉,

我常常仰望北斗星,思念京城长安。

听到猿猴的啼叫,不禁泪下三声,

奉命出使却如八月的木筏般空虚无凭。

昔日在尚书省中的香炉早已远离,

山上的楼阁和城墙在暮色中隐隐传来悲凉的胡笳声。

请看那石上的藤萝月光,

已经映照着东窗下的几样花草。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偏远的边城,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人生晚景。接着“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仍心系朝廷、渴望归去的强烈情感。

“听猿实下三声泪”一句,借猿鸣之声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暗含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苦。“奉使虚随八月槎”则用典故表达自己虽有忠心,却无功而返的失落感。后两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写出了诗人因病或因仕途不顺而远离朝堂,只能在边地遥望京城,心中充满哀愁。

结尾“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东窗数种花”,画面转为静谧,月光洒落在藤萝与花影之间,看似平静,实则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2. 用典自然:如“八月槎”、“北斗”等意象,既符合诗境,又增强了历史厚重感。

3. 语言凝练:诗句简练,但意蕴深远,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4.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国的牵挂,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总结:

《秋兴八首·其二》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的精品之一,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无奈。诗中既有壮阔的时空感,又有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深厚功力与人文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