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风儿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初步了解“风”与“影子”的关系,感知自然现象中的艺术元素。
2. 技能目标: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风中物体的动态和影子的变化,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 教具准备:
- 风车、小旗、树叶等可随风摆动的物品
- 白色画纸若干
- 彩色笔、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 多媒体课件(展示风与影子的图片或视频)
- 环境创设:
- 在教室中布置一个“风之角”,放置风铃、飘带等物品,营造风的氛围。
- 提前在户外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感受风吹动物体时的形态变化。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在户外看到的风吹动树叶、飘带等的情景,并提问:
-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风来的时候,树叶会怎么样?”
- “风来了,我们的衣服也会动起来,那它们的影子呢?”
通过互动提问,引出“风儿的影子”这一主题。
2. 观察与讨论(8分钟)
教师出示风车、小旗等道具,让幼儿观察风吹动时物体的动态,并引导他们思考:
- “当风吹过时,这些东西是怎么动的?”
- “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也在动?”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教师适时补充讲解风与影子的关系。
3. 示范与讲解(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画出风中的物体及其影子,边画边讲解:
- “我们先画出风车的形状,再画出它在阳光下的影子。”
- “风越大,影子可能会拉得更长,或者变得模糊。”
通过直观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如何用绘画表现风与影子的互动。
4. 幼儿创作(15分钟)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材料,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风儿的影子”。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可以画风中的树、风筝、花朵等,并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风的方向和影子的形状。
5. 展示与分享(7分钟)
邀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风是怎么吹的,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
四、延伸活动建议
- 科学探索:在户外开展“找风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树叶、旗帜等判断风的方向和大小。
- 语言表达:组织一次“风的故事”讲述活动,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风带来的变化。
- 音乐游戏:播放轻柔的风声音乐,配合舞蹈动作,让幼儿感受风的节奏与韵律。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风儿的影子”为主题,结合美术与自然现象,既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和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