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卷云舒的全首诗】“坐看云卷云舒”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淡然、超脱的心境。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这句诗本身并未直接提到“云卷云舒”,但后人常常将“云卷云舒”与“夕阳西下”的意境相联系,借以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欣赏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坐看云卷云舒”这一说法,更常见于后世文人墨客的诗词或文章中,成为一种象征闲适、宁静、豁达心境的意象。它描绘的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天上的云朵时而聚集,时而散开,仿佛时间也随着云的变化而缓缓流动。这种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不为外物所动的感觉。
其实,“云卷云舒”最早出现在宋代禅宗语录中,用以比喻心性随缘、不执着于外在变化。如《五灯会元》中有言:“云卷云舒,任他去住。”意思是说,云来云去,皆是自然现象,不必强求,也不必抗拒,顺其自然才是真谛。
后来,这一意象被文人广泛引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审美情趣。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能很好地烘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比如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有类似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浮沉的坦然接受。
那么,“坐看云卷云舒”的全首诗到底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一首名为《坐看云卷云舒》的完整古诗。这句话更多是后人根据诗意和意境提炼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非某一首诗的标题。
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创作一首符合“坐看云卷云舒”意境的诗,来感受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观云》
独坐山亭望远空,
云卷云舒任西东。
不问人间多少事,
只看天外一帆风。
这首诗虽非古人旧作,但其意境与“坐看云卷云舒”颇为契合,展现了一个人远离尘嚣、静观天地、心无挂碍的洒脱情怀。
总之,“坐看云卷云舒”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世界时的从容与淡定。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偶尔也要停下来,看看天边的云,听一听风的声音,让心灵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