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主旨与情感内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3. 通过朗读和赏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悟童年时光的珍贵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掌握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
-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如对童年、自然、祖国的热爱与怀念。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展示一幅蓝天碧水、小船荡漾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有没有在河边划过船?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如“荡起”、“红领巾”、“阳光”等,进行讲解和书写指导。
3. 提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描写清晨的湖面,阳光洒在湖面上,小船轻轻荡起,表现了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描述孩子们划船的情景,体现出童年的快乐与无忧无虑。
- 第三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将自然美景与爱国情怀结合在一起。
2. 品读重点句子:
-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 “水面波光粼粼,红领巾迎风飘扬。”
- “我们坐在船头,歌唱着美丽的家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用“红领巾”来描写孩子?这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1.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谈谈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游玩或划船的经历。
3. 讨论:你认为“双桨”象征着什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童年、自然和祖国的热爱。鼓励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会感恩与珍惜。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那条小船》,描述一次令你难忘的水上活动。
3. 收集有关“童年”主题的诗句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诗歌欣赏与感悟
一、主要
描绘童年时光、自然美景、爱国情怀
二、重点词语:
荡起、红领巾、阳光、波浪、家乡
三、情感表达:
快乐、宁静、热爱、怀念
四、写作提示:
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