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 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 体会友情的珍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朗读技巧。
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板书设计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及词作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朋友离开的场景?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离别情景,引出“送别”这一主题。
接着出示课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介绍作者——王观,简要说明这是宋代的一首送别词。
2. 初读感知(10分钟)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和停顿。
3. 品读赏析(20分钟)
(1)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水”如眼波,“山”似眉峰的比喻之美。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让学生体会“眉眼盈盈”既指山水之美,也暗含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2)小组合作探究:
- 词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 作者在送别时,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总结:这首词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牵挂和祝福。
4. 拓展延伸(10分钟)
(1)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再次感受词的韵律美。
(2)比较阅读:与《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送别诗对比,体会不同风格的送别情感。
(3)布置小练笔:以“我心中的离别”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离别的理解和感受。
5. 小结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布置作业:
- 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短文,谈谈它的意境和情感。
五、板书设计: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意象:水、山 → 比喻
情感: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
六、教学反思(略)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