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郁达夫《故都的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5-07-05 17:39:42

问题描述:

郁达夫《故都的秋》阅读练习及答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17:39:42

郁达夫《故都的秋》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

1. 《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

A. 北京的秋天

B. 上海的秋天

C. 杭州的秋天

D. 成都的秋天

答案:A

2. 郁达夫在文中通过对“故都”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

A. 羡慕与向往

B. 怀念与眷恋

C. 厌恶与疏离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B

3. 文中提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这句话的作用是:

A. 表明作者对南方的偏爱

B. 引出对北方秋天的对比描写

C. 批评南方的气候不如北方

D. 表达对南方秋天的失望

答案:B

4. “可是这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中的“清”、“静”、“悲凉”分别指的是:

A. 天气、环境、情感

B. 气候、氛围、情绪

C. 环境、气氛、心情

D. 天气、声音、感受

答案:B

5. 文章结尾写道:“这嘶叫的秋的诗人,也终于被我们从梦里唤醒了。”这里的“秋的诗人”指的是:

A. 作者自己

B. 故都的秋天

C. 一位具体的诗人

D. 读者

答案:A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写于1934年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北平(即北京)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独特感受。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国秋景的清、静、悲凉,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生、时代的感慨。

2. 作者为什么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独特感受。“清”指的是一种明朗、干净的意境;“静”则表现了北国秋天的宁静与安详;“悲凉”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既有对季节变化的感伤,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种“悲凉”并非消极,而是一种深沉的审美体验,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3. 文章中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请简要说明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答:

作者通过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对比,突出北国秋天的独特之处。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与悲凉。同时,这种写法也体现出作者对北方生活的情感认同,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槐树的影子,在灰暗的天色里,也显得更苍绿一些。蝉声的衰落,意味着秋的来临。……”

1. 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这段文字描写了槐树、天色和蝉声。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一种安静、略带萧瑟的秋日氛围,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寂静。

2. “蝉声的衰落”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何要这样描写?

答:

“蝉声的衰落”象征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到来。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暗示季节的更替,并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独特美感的欣赏。

四、作文题

请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写出你对秋天的感受与理解。

提示: 可以从自然景色、天气变化、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与情感的真实表达。

参考答案(示例):

我眼中的秋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当第一缕凉风拂过脸颊时,我知道,秋天来了。街道两旁的树叶开始变黄,微风吹过,落叶轻轻飘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喜欢秋天的阳光,它不像夏日那样炽热,而是柔和而温暖,照在身上让人感到舒适。走在林荫小道上,踩着满地的落叶,耳边是沙沙的声音,那是秋天独有的旋律。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随风起伏,果园里果实累累,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这一切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丰盈与自然的恩赐。

然而,秋天也有它的忧伤。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万物开始凋零,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有些低落。但正是这种淡淡的哀愁,让秋天显得更加真实而动人。

在我心中,秋天是宁静的,是深情的,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季节。它教会我珍惜当下,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如需更多阅读练习题或解析,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