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 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
- 培养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提高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体会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豪放的情感。
- 难点:体会“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的夸张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庐山图片、瀑布视频、配乐朗诵)
- 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字词注释、朗读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庐山风景图,提问:“你见过如此壮观的瀑布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描述它,你会怎么说?”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初读感知(8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懂的字词,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紫烟”“飞流”“九天”等)。
- 齐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深入品读(15分钟)
- 逐句解析:
-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云雾缭绕,仿佛紫色的烟霞升起。
-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像一条白练挂在山前。
- “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从高处飞速直落,气势磅礴。
- “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瀑布比作银河从九天落下,极富想象力和浪漫色彩。
- 问题引导:
- 为什么诗人会把瀑布比作银河?这种比喻有什么作用?
-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瀑布的壮观?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情境体验(10分钟)
- 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想象自己站在庐山脚下,看到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
-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李白,站在这样的景色面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想说什么?
5. 拓展延伸(7分钟)
- 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他的诗歌风格,强调其“浪漫主义”特色。
- 比较阅读: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如王维、杜甫的作品),感受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
6.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主要意象和情感表达。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 以“我眼中的庐山瀑布”为题,写一段话或一幅画。
五、板书设计: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然之美、豪迈之思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朗读、想象和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品味与积累,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