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风娃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却因方法不当而引起麻烦的故事,告诉学生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只凭热情。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情节富有童趣,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会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行动。
-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风娃娃的两次行为及结果,体会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悟“方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角色头饰。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准备扮演角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风吹动树叶、风筝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在帮忙吗?”
2. 引出课题《风娃娃》,板书并齐读课题。
3. 简要介绍风娃娃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3. 分组朗读,教师纠正发音,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理解(20分钟)
1. 提问引导:
- 风娃娃第一次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 他第二次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次人们喜欢他?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风娃娃第一次吹跑了风筝、吹乱了衣服,第二次吹动了风车、帮助人们晒谷子,说明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四)深入探究(15分钟)
1. 情景模拟: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风娃娃、农民、孩子等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2. 提问延伸:
- 如果你是风娃娃,你会怎么做?
-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方法不对而办错事的经历?
3.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做事要有方法”的道理。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炼寓意。
2. 强调: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3.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风娃娃》,谈谈你对风娃娃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
风娃娃
┌───────────┐
│ 帮助他人│
├───────────┤
│ 方法不当 → 不受欢迎 │
│ 方法正确 → 受欢迎│
└───────────┘
```
八、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