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江西高考语文考试中,有一篇作文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方式,被阅卷老师打上了“零分”的标记。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获得分数,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被不少网友称为“另类佳作”。
这篇作文的标题是《我是一只狗》,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只狗的日常生活、对主人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看法。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但却因偏离了传统作文的结构与主题,最终被判定为“跑题”或“立意不明”,从而得了零分。
作文原文节选:
> “我是一只狗,每天早上六点准时醒来,因为我知道,主人该起床了。他总是很忙,但对我很好。我不会说话,但我能听懂他的语气。有时候他心情不好,我就安静地坐在他身边。我知道,他需要我。”
> “我不喜欢别人说我‘聪明’,因为我不懂人类的语言。但我明白,他爱我,我也爱他。我不会写诗,也不会背古文,但我希望他能多陪陪我。”
> “这个世界很大,但我只认识他一个人。他走的时候,我会等他回来。也许有一天,我也会长大,变成一只老狗,但他依旧会记得我。”
点评分析: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这篇作文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情感深度。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一只狗的视角融入到作文中,表达了对亲情、陪伴与忠诚的理解。这种表达方式在传统作文中较为少见,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然而,从应试作文的标准来看,这篇文章存在明显的不足:
1. 偏离题目要求:高考作文通常有明确的主题或命题,如“梦想”、“成长”、“责任”等。而本文并未围绕这些常见主题展开,而是以“狗”的视角进行叙述,导致内容与题目不符。
2. 结构松散:整篇文章缺乏清晰的起承转合,段落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逻辑性不强。
3. 语言表达过于口语化:虽然口语化可以增强真实感,但在正式的作文中,仍需适当使用书面语,以体现语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严谨性。
4. 立意模糊:尽管文章情感真挚,但其核心思想未能明确传达,读者难以从中提炼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观点。
网友热议:
许多网友在看到这篇作文后表示:“没想到一只狗也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话。”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最真实的作文,因为它没有刻意迎合标准答案。”
也有教育工作者指出:“虽然这篇文章不能得高分,但它提醒我们,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规范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语:
2015年江西高考的这篇“零分作文”,虽然没有得到认可,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写作本质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作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查,更是对思维、情感与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样的“另类作文”会被重新审视,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