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四年级语文教师对《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过程。该课文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篇富有童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巨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传达出分享、善良与爱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该节课的观察与分析。
首先,授课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得较为生动。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花园”以及“你心中理想的花园是什么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计不仅调动了课堂氛围,也为后续文本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采用了分段阅读与重点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她引导学生逐段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并适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巨人一开始不愿意让孩子们进花园?”、“后来他又为什么改变主意了?”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和表演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她选取了文中一些典型的句子,如“春天来了,可是这里还是冬天”等,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技巧。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欣赏水平。
在课堂总结部分,教师没有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孩子们一样,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这种由文本到生活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
总体来看,这堂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既注重文本的理解,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凑,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在课堂节奏上稍作调整,可能会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与思考。
通过此次课堂观察,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巨人的花园》作为一篇经典童话,其教育意义深远,而教师在教学中的用心与智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