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2025-06-27 08:48:23

问题描述:

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7 08:48:23

一、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章通过描写严监生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闭眼的情节,生动刻画了一个吝啬至极的人物形象。该文语言简练、情节鲜明,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和教育意义,适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认识吝啬、贪婪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 难点: 理解文章的讽刺意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文录音。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儒林外史》的相关介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人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迟迟不愿离开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出示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快要去世的人会因为两根灯草而不肯闭眼?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吝啬”、“油灯”、“呻吟”等。

3.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事件。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严监生为什么在临死前还要看灯草?

- 这个细节说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 严监生是一个极度吝啬的人,连一根灯草都不愿浪费。

- 作者通过这个细节,讽刺了那些贪财、自私、爱占小便宜的人。

3.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的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介绍《儒林外史》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出处和时代背景。

2. 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严监生”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行为?

3. 鼓励学生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自己身边的人物,并尝试用细节描写来体现其性格特点。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严监生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启示。我们要学会节俭、大方,拒绝过度的吝啬和贪婪。同时,也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求用细节描写突出其性格特点。

2. 阅读《儒林外史》中其他有趣的故事,选择一个进行简要介绍。

七、板书设计

```

临死前的严监生

—— 吝啬至极的典型

两根灯草 → 不肯闭眼

细节描写 → 刻画人物

讽刺手法 → 揭露社会弊端

```

八、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讽刺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