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南朝乐府民歌,其文字优美,情感深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婉约动人,意象丰富。
原文如下: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郎骑竹马来。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忌。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桂花。
犹自音书绝,何由见颜色?
现代汉语翻译如下:
记得梅花盛开时我们曾在西洲相遇,我折下梅花送给你寄往江北。
那时你穿着杏红色的单衫,双鬓乌黑亮丽如小乌鸦。
西洲究竟在哪里呢?乘着小船在桥头就能到达。
黄昏时伯劳鸟飞过,风吹动着乌桕树。
那棵树下就是我们的家门,你骑着竹马而来。
我们从小就在长干里居住,彼此之间没有猜疑和忌妒。
十四岁时我就成为了你的妻子,害羞的面容从未展开。
我总是低头对着墙角,即使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头。
到了十五岁才稍微展颜欢笑,希望与你共度一生。
我一直相信你对我的誓言,不愿登上那令人伤心的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开家乡去远行,瞿塘峡的滟滪堆险峻难行。
五月的江水湍急,猿猴的哀鸣响彻天空。
门前曾经留下的足迹,如今已长满绿苔。
苔藓太厚无法清扫,落叶因秋风早早飘零。
八月蝴蝶成双飞舞在西园的草地上。
看到这般景象让我更加忧伤,徒然坐愁红颜渐老。
不知何时才能从三巴归来,提前写信告知家中。
相思之情随着黄叶飘落,白露打湿了桂花。
至今仍然音讯全无,不知何时能再见你的容颜。
以上是《西洲曲》的原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