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时,掌握其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一章 总论
1.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其中,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如自然灾害;行为则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比如签订合同。
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3.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4. 会计档案管理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并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5. 支付结算的原则
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原则。
6. 票据种类
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本票分为银行本票;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第四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7. 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通常为13%或9%,而小规模纳税人则采用简易计税方法。
8. 视同销售行为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以及无偿赠送他人等情形视为销售行为,需缴纳增值税。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9.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10. 税收优惠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具体表现为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或减免税款。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总结,全面复习时还需要结合教材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