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

2025-05-18 02:04:58

问题描述: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8 02:04:58

原文回顾

《蜀中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逐句解析

首句:“九月九日望乡台”

首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九月九日”正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赏菊饮酒。而“望乡台”则暗示了诗人此时身处异地,遥望故乡的情景。这一句不仅交代了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思乡怀远。

次句:“他席他乡送客杯”

此句描绘了在异乡宴饮送别的场景。“他席”表明诗人并非主人,而是作为客人参与其中;“他乡”进一步强调了身处异地的事实。同时,“送客杯”暗示了分别在即,增添了离愁别绪。整句话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

“人情”指代诗人自身,“厌”字直接表达了他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疲惫。“南中苦”具体描述了南方生活的艰难困苦。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一种归乡的愿望。

尾句:“鸿雁那从北地来?”

最后一句以问句形式收尾,深化了主题。“鸿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征物,常用来传递书信或寄托乡愁。然而,在这里,诗人却质问鸿雁为何不从北地(即故乡方向)飞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音讯的渴望以及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登高这一传统习俗展开,通过对环境、氛围及内心感受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浓厚的思乡情怀。同时,诗中还隐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

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外部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2. 对比手法:通过将重阳佳节的欢乐气氛与诗人孤独寂寞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唐诗言简意赅的特点。

结语

王勃的《蜀中九日登高》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的经历与感悟,更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思乡情结。读罢此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浓烈的乡愁,也能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不易与美好。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