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徐志摩的生平及其在新月派中的地位。
- 理解《再别康桥》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 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解读诗歌意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追求理想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剑桥大学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康桥的魅力。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再别康桥》。”接着简要介绍作者徐志摩及其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并提醒注意停顿和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 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三)精读品味
1. 分析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探讨第二节至第五节的内容,分析其中的意象如“金柳”、“青荇”等象征意义。
3. 最后两节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它们与前面几节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组织小组活动,让每组挑选一个意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PPT展示成果。此外还可以安排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著名景点,尝试写一首小诗记录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完成一份关于《再别康桥》读后感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主题:离别之情
艺术特色: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请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再别康桥》,并从中汲取灵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