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用于规范幼儿园内重要物品及危险品的管理。
一、重要物品管理
1. 明确分类
幼儿园的重要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材)、贵重物品(如现金、票据)以及食品物资等。对于这些物品,应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账实相符。
2. 专人负责
各类重要物品需指定专人保管,责任人要熟悉物品的使用方法,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在交接班时,必须完成详细的物品清单核对。
3. 定期检查
定期对重要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电器设备、消防设施等,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因设备老化或故障引发事故。
4. 建立档案
建立完善的物品档案,记录每件物品的来源、用途、使用情况及维修保养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二、危险品管理
1. 严格管控范围
危险品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化学品等。幼儿园内严禁存放此类物品,确需使用的,须经审批后方可少量领用,并妥善存放。
2. 分区存放
若必须存储危险品,应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采取隔离措施,远离火源、热源及其他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同时,该区域需配备必要的通风设施和灭火器材。
3.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提高其识别和处理危险品的能力。新入职员工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4.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立即启动预案,迅速疏散人群,联系专业机构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监督管理
1. 责任落实
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本部门内的物品管理工作,形成层层把关的工作机制。
2. 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 奖惩分明
对于认真履行职责、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行为,则严肃追究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在幼儿园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