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十大作死行为】每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是备受关注。考生们在考场上挥笔疾书,但有些“操作”却让阅卷老师直呼“作死”,不仅影响分数,还可能成为考场上的“反面教材”。2022年的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高危行为”。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作死”的作文表现。
1. 跑题严重,完全离题万里
有的考生一上来就忘记题目要求,写得天花乱坠,结果整篇作文与题意毫无关系。比如题目是“时间与成长”,结果写成了“我的暑假生活”,甚至有人写了“如何做蛋糕”,这种“天马行空”的发挥,只能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
2. 字数严重不足或爆表
高考作文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一般为800字左右。有的同学写得太少,不到500字,显得内容空洞;有的则写得太多,超过1000字,反而显得啰嗦、重复,甚至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3. 使用生僻词汇堆砌,让人看不懂
有些考生为了“炫技”,大量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甚至夹杂英文、古文,结果导致文章读起来像“密码”,根本无法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这不是加分项,而是“作死”行为。
4. 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
高考作文讲究“情感真挚、立意深刻”。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或者套用模板,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阅卷老师很容易看出“假大空”的痕迹,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
5. 错别字连篇,标点乱用
一些考生在紧张状态下写得很快,导致错别字频出,甚至把“中国”写成“中囯”,“梦想”写成“梦乡”,严重影响阅读体验。此外,标点符号随意乱用,如句号、逗号、顿号混用,也让文章看起来非常不专业。
6. 模仿网络语言,过于口语化
虽然近年来作文风格有所开放,但过度使用网络用语(如“绝绝子”、“YYDS”等)会让文章显得不够正式,缺乏文学性。高考作文不是聊天,还是需要一定的规范和严谨度。
7. 结构混乱,段落无序
好的作文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开头点题、中间展开、结尾升华。但有些考生写作时思路混乱,段落之间跳跃大,逻辑不连贯,导致整篇文章读起来像是“东拼西凑”。
8. 抄袭范文,换汤不换药
有些学生平时背诵了大量范文,考试时直接套用,甚至连题目都懒得改。例如,“理想”变成“梦想”,“坚持”变成“毅力”,看似换了说法,实则毫无新意,这种“套路化”写作最容易被扣分。
9. 政治敏感话题,踩雷发言
高考作文虽然鼓励独立思考,但涉及政治、宗教、历史等话题时,必须格外谨慎。一旦触碰红线,轻则扣分,重则影响整个考试成绩,这是最危险的“作死”行为之一。
10. 书写潦草,卷面脏乱
最后一点,虽然不算“内容”问题,但也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字迹太小、太乱、涂改太多,都会让阅卷老师难以辨认,直接影响评分。一个整洁、工整的卷面,往往能赢得“印象分”。
结语:
高考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但也是一场“心理战”。考生不仅要掌握写作技巧,更要保持冷静、专注,避免陷入“作死”陷阱。与其追求“惊艳”,不如稳扎稳打,写出一篇真实、有思想、有逻辑的文章,才是真正的“高分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