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项职业资格取消国家取消了哪些职业资格证书2019】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不断优化和调整,不少原本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资格被逐步取消。2019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职业资格进行大规模清理和规范,共取消了114项职业资格证书。这一系列调整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也推动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那么,在这114项被取消的职业资格中,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这些证书又为何被取消?下面将为大家逐一梳理。
一、取消职业资格的背景
职业资格证书原本是衡量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一些职业资格逐渐暴露出“重复设置”、“门槛过高”、“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国家决定对部分职业资格进行清理和取消。
二、2019年取消的114项职业资格清单(部分)
虽然官方并未公布完整的114项名单,但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文件以及行业动态,以下是一些被取消或调整的职业资格:
1. 注册税务师
虽然未完全取消,但其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降低了准入门槛。
2. 企业法律顾问
由原来的强制性职业资格变为备案制,不再作为执业必需条件。
3. 房地产经纪人
取消了部分岗位的执业资格要求,改为行业自律管理。
4. 价格鉴证师
该职业资格已正式取消,相关职能由其他机构承担。
5. 拍卖师
虽然仍存在,但从业资格要求大幅放宽。
6. 注册安全工程师
部分岗位取消了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改为以能力评估为主。
7. 注册资产评估师
考试制度调整,部分证书不再作为强制性要求。
8. 注册城乡规划师
由原来的执业资格变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9. 土地登记代理人
取消了执业资格限制,改为行业自律管理。
10. 会计从业资格证
这是2019年前后最受关注的取消之一,原为财务人员必须持有的证书,现已被取消。
以上只是部分被取消或调整的职业资格,实际上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如建筑、医疗、教育、法律、金融等。
三、取消职业资格的意义
1. 降低就业门槛
减少了求职者在取得职业资格上的压力,有助于更多人进入相关行业。
2. 提升市场活力
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3. 促进人才流动
不再依赖单一证书评价人才,推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4. 优化政府职能
政府从“管资格”转向“管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主体。
四、如何应对职业资格变化
对于从业者而言,面对职业资格的调整,应保持积极心态,关注政策动向,及时了解新的评价方式和技能提升路径。同时,可以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行业认可的资质证书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结语
2019年国家取消114项职业资格,标志着我国职业资格制度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灵活的新阶段。这一改革不仅是对过去不合理制度的纠偏,更是对未来人才发展战略的积极探索。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职业资格将朝着更公平、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