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之危的成语故事是什么】“乘人之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别人遇到困难、处于不利或危险境地时,趁机占便宜或加以利用,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成语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乘人之危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文 | “夫为国者,当知其民,察其情,而无以乘人之危。” |
| 意义 | 在他人处于困境时,趁机谋取私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成语故事(简要)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有一位叫王符的人,他非常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曾提出治国之道在于了解百姓的疾苦,不能趁人之危来谋取利益。他批评那些在国家动荡、百姓困苦时,反而趁机剥削人民、中饱私囊的官员。他的观点强调了仁政和公正的重要性,反对趁人之危的行为。
成语用法与示例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不道德行为 | 他趁我生病时低价买走我的房产,真是乘人之危。 |
| 批评他人行为 | 这些商人趁灾荒之时抬高物价,简直是乘人之危。 |
| 教育意义 | 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乘人之危,做有良知的人。 |
总结
“乘人之危”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趁机谋利的行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困难时,应保持同情心和正义感,而不是趁火打劫。这一成语不仅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教育人们做人要有底线、讲道德。
以上就是【乘人之危的成语故事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