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世说新语容止六则翻译

2025-10-27 09:43:14

问题描述:

世说新语容止六则翻译,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9:43:14

世说新语容止六则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士人之间的言行轶事,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中“容止”篇主要记录了当时名士的仪表风度、举止行为,体现了魏晋时期对“仪容”与“气度”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对《世说新语·容止》六则的翻译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及翻译总结

原文 翻译 总结
1. 王司州(王导)在东府,有好槐树,公(指王导)每坐树下,清风徐来,自谓:“此君可人意。” 王导在东府时,有一棵好槐树,他常常坐在树下,清风缓缓吹来,自己说:“这棵树很合我心意。” 王导借槐树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平和的修养。
2. 谢太傅(谢安)年少时,尝与王右军(王羲之)共登临,王曰:“此地有山川之胜,可以观天下之大。” 谢安年轻时,曾与王羲之一同登高远望,王羲之说:“这个地方有山水之美,可以观赏天下的壮丽。” 王羲之感慨山河壮阔,体现其胸怀开阔、志向远大。
3. 桓温(桓玄)尝行经西林寺,见佛像,叹曰:“真神物也!” 桓温曾经过西林寺,看到佛像,感叹道:“真是神奇的造物啊!” 桓温对佛教艺术的赞叹,显示其对宗教文化的尊重与审美情趣。
4. 王恭(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王忱)问:“卿何以得此?”答曰:“吾不识。”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忱问他:“你怎么得到这个东西的?”王恭回答:“我不认识。” 王恭坦然承认不知,表现出其诚实与谦逊,不失名士风范。
5. 王徽之(王羲之之子)尝雪夜乘舟访戴逵,至门而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徽之曾在雪夜乘船去拜访戴逵,到了门口就返回,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来的,兴致尽了就回来,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王徽之随性而为,不拘泥于形式,体现其洒脱不羁的个性。
6. 谢安(谢太傅)闻王徽之死,曰:“人皆以王徽之为狂,吾独知其心。” 谢安听说王徽之去世后说:“别人都认为王徽之狂放,唯独我知道他的内心。” 谢安对王徽之的理解,表现出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包容之心。

二、总结

《世说新语·容止》六则虽短小精悍,却生动刻画了魏晋名士的仪表、举止与精神风貌。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态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追求内在修养与外在风度并重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时期文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及他们在乱世中依然保持的从容与智慧。这种“容止”不仅是外表的端庄,更是内心世界的体现。

如需进一步探讨《世说新语》其他篇章或人物故事,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世说新语容止六则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