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的赏析】《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清朗、思绪万千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诗歌
《十五夜望月》原文如下: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中庭地白”、“冷露无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而“不知秋思落谁家”则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在这样的月夜,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二、赏析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王建(唐代) |
| 诗体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思念、孤独、中秋夜景 |
| 意象 | 地白、栖鸦、冷露、桂花、月明 |
| 情感 | 孤独、思乡、惆怅 |
| 结构 |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
| 艺术特色 | 意境空灵、语言含蓄、情景交融 |
| 文化背景 | 中秋节、赏月传统、思乡情怀 |
三、赏析小结
《十五夜望月》虽短,却意境深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中秋之夜,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完美融合。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而是通过“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等句子,让读者在宁静中感受到深深的思念。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
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秋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十五夜望月的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