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的意思】“偏安一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政权或势力在面临外部压力或动荡时,选择退守到一个相对狭小、偏远的地区,以维持一定的生存状态。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多见于古代中国历史中,尤其是王朝更替或战乱时期。
一、成语释义
偏安一隅:
- 偏安:指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勉强维持一方的安定。
- 一隅:指一个角落、一小块地方。
- 整体意思:指在全局不利的情况下,暂时退守到一个较小的区域,维持表面的稳定或存在。
该成语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消极的意味,强调的是“苟延残喘”的状态,而非积极进取。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之利,州郡之广,土地肥美,民殷国富,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不能,便当修德以待之。”(虽未直接出现“偏安一隅”,但类似语境) |
现代使用 | 多用于形容政治、军事或社会局面中的一种保守、被动的状态。如:南宋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安于一隅、固守一隅、苟安一隅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开拓进取、奋发图强 |
四、典型例句
1.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北方金朝采取妥协政策,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机会。
2. 在战乱年代,许多百姓被迫偏安一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 他虽然偏安一隅,却始终心系天下,不愿随波逐流。
五、总结
“偏安一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也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被动、保守的生存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可用于分析某些组织、企业或个人在面对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提醒人们不应只满足于现状,而应积极应对变化,寻求突破。
成语 | 偏安一隅 |
含义 | 在不利情况下退守一隅,维持局部稳定 |
出处 | 《三国志》等古籍中可找到类似语境 |
用法 | 描述政治、军事或社会中的保守状态 |
情感色彩 | 带有无奈、消极色彩 |
近义词 | 安于一隅、苟安一隅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开拓进取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偏安一隅”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